中新社拉薩4月13日電 (記者 白少波)“還他真實的歷史面貌”,西藏社科院原副院長巴桑羅布13日在拉薩談及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時如是說。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是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僧,被海內外廣泛關註,近年來更出現一個出版熱潮,從詩歌、小說到學術著作冠以其名號的書籍,幾乎遍佈中國各地書店。
  “瑕疵多於精品”,巴桑羅布當日在西藏圖書館講學時,對這一文化現象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希望學界還原倉央嘉措真實的歷史面貌。
  巴桑羅布出生於西藏山南錯那縣,這裡也是倉央嘉措的故鄉。他先後從事過新聞、寫作和學術研究工作,並通過考證發現,目前比較流行的關於倉央嘉措的出身、出家以及詩作的說法,與歷史事實有很大出入。
  巴桑羅布說,倉央嘉措的誕生地為門隅烏金林,是西藏吐蕃王朝時期贊普(藏王)後裔,屬於一支名為“吳金林巴沃侗·曲傑丹拜維色”的世系,而並不是“出生於一個貧困的家庭”。
  關於倉央嘉措“在出家前已經成年,並且沾染上許多社會惡習”這一說法,巴桑羅布研究發現,倉央嘉措在3歲時就被作為一個僧人、活佛去培養,並非是在成年後才出家。
  巴桑羅布介紹,倉央嘉措出生於1683年3月1日(藏歷第11繞迥水豬年),並於木牛年11月17日迎請至夏烏地方,12月14日抵達錯那宗(即錯那縣),第二年即火虎年被認定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並受沙彌戒。
  “8歲時,就能在紙上寫字,11歲時,寫出著名的《馬頭明王誦》”,巴桑羅布說,因為當時紙張匱乏,都是在木板上練字,只有在形成自己書法風格、具有相當水平時,才會在紙上寫。他認為,倉央嘉措在1697年受比丘戒進入佈達拉宮前,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習。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時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民國時期曾緘翻譯的這首倉央嘉措詩作廣為流傳,百餘年間古體詩、現代詩譯作不斷問世,更有不少人將仿照這一風格寫出的詩,稱為“倉央嘉措體”。
  巴桑羅布研究認為,倉央嘉措原創詩作應為62首,對於當前為何不少出版物中所載詩作遠不止此數,他也表示,有的所謂作品根本無從查起,“不知從哪裡來的”。
  據史料,當時西藏地方政局動蕩,固始汗的曾孫拉藏汗向康熙帝報告第巴(藏王)桑結嘉措“謀反”事件,並奏稱倉央嘉措不守清規,是假達賴,請予“廢立”。火狗年(1706年),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時去世,時年24歲。另有一說,他在押解途中逃脫,後前往藏南、拉薩、蒙古,併在阿拉善隱居至去世。
  巴桑羅布向中新社記者說,倉央嘉措是一個政治鬥爭和宗教鬥爭的犧牲品,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政治和宗教擠壓,“他有傑出的才能,但是被歷史‘離棄’了”。(完)  (原標題:西藏學者呼籲:還原倉央嘉措歷史真面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s77ssif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