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以來,有關李克強總理出訪中東歐推薦高鐵的新聞熱遍網絡,國內輿論忙碌之中解讀為“高鐵外交”,大有與當年的“熊貓外交”媲美之意。這自然是錯了。其實,李克強此舉,主要表明中國政府力推基礎設施“走出去”的強烈意願。與“熊貓外關鍵字交”不同,熊貓要服務於外交;“高鐵輸出”以及今天中國日漸強勢的經濟外交,則必須服務於商機,在商言商。
  中國領導人近來一直在為基礎設施建設“走出去”戰略佈局。在10月初褐藻醣膠的APEC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曾多番表示,中國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願向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本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此後,李克強在第16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再提此倡議。
  中國力推基建“走出去”,許以大規模金融配套安排,進而提出亞投行建議,可謂“一石數鳥”,旨在開拓外部基建需求,緩解中國國內的產能過剩,調整外貿結構,亦可參與構建國際金融新體系,服務於人民幣國際化,戰略意圖十分機車借款顯著。
  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的產能過剩更甚,成為經濟增長的最大現實約束。早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初,即有學者提出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建議利用中國豐裕的外匯儲備搭建金融平臺,主要以國家商業貸款的方式資助發展中國家,創造外部需求,以消化國內過剩的基建產能住商。建立亞投行的倡議,可以視為這一建議開始實施。
  核心還是金融安排。在走出危機的過程中,基礎設施投資被視為拉動世界經濟複蘇和增長的有效手段。亞洲開發銀行2012年測算稱,2010年到2020年,32個亞開行成員國需要基礎設施投資8.22萬億美元,每年平均需投資8000億美元。但是,這些需求面臨著資金約束。僅從城市基礎設施投資這一口徑看,每年亞洲的建設資金缺口有600多億美元。亞投行的設立,可以將這些潛在需求轉化為現實需求。不過,從中國海外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的歷程看,資金並非最大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房屋二胎建立起基礎設施投資、運營、資金償還良性循環的運營機制,最終需要建立起市場化的硬約束機制。
  未來中國基建鼓勵大規模“走出去”,陳舊的運營模式亟待改變。實施過程也必須嚴格遵循市場規則,堅持市場化運作。中國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依托民間力量,建立股權多元化、國際化的基礎設施發展公司,將國內轉移產能和當地經濟發展相結合;操作過程中要特別強調經濟效率,讓“走出去”同步成為深化改革的過程。
  以“走出去”的方式消解其負效應,絕不意味著舊有的發展模式、產業結構和運營方式值得延續。這一舉措有助於緩解內需下降帶來的衝擊,併為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贏得時間,這段時間異常寶貴,稍縱即逝。
  在這一過程中,政府的角色格外重要。就目前而言,需要做的是在政策上為繼續擴大開放提供支持,簡化行政審批,鼓勵競爭能力較強、技術水平較高的企業“走出去”;對缺乏競爭力、技術水平比較落後的企業,絕不盲目“托底”;在推動企業聯合“走出去”的過程中,避免“拉郎配”。在金融支持方面,應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探索,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平臺,為不同企業營造平等金融環境。做到這些,在打造對外開放“升級版”的同時,國內的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也會得到發展。
  “國字號”背景的基建企業一旦走出國門,就要經歷市場風波,無論如何繞不過改革這一關口。如三中全會決定所說,需要“促進國際國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走得快而且走得好並不容易,“父愛主義”終有盡時。(摘自12月2日《新世紀》周刊社評)  (原標題:[推薦]基建如何“走出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s77ssifc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